Skip to content

收起自己對家人期望過高的想法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需要別人的照料和指導。

因此,我們的父母、親人、監護人都會用他們不同的方式來悉心照顧我們,

以幫助我們將來成為優秀、有用的人,過更好的生活。

在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

我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也獲得了很多資源去發展自我。

雖然有時我們都會感到高興,

不幸的是,我們彼此之間的許多互動卻給我們帶來了痛苦。

例如,我很努力地表現自己。

我只想要得到家人的認可和愛戴。

為甚麼他們到最後卻對我們的優秀表現不理不睬,否定我們過去的努力,

即使我們贏得獎牌或第一名,他們甚至要教訓我們要謙虛,不要自滿,連一句讚揚的話都沒有?

又例如,不管自己有多累、多忙,我都會盡力盡職地滿足家人的需要。

我只希望家人們能夠開開心心,彼此能夠好好相處。

為甚麼他們整天都在責罵自己,把我們說成是垃圾、是多餘的,

甚至在吵架情怳變得嚴重時要求我們離開這個家?…

「When you stop expecting people to be perfect, you can like them for who they are.」

 — Donald Miller

面對至親的人對我們的不理解,

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覺得這些都是他們的過錯。

因為他們好像在特定事情上沒有體諒過我們的真實感受,

他們沒有以我們期望的方式照顧我們的大小所需。

事實上,大多數父母和親人都會用他們認為是最好的方式竭盡全力栽培我們。

他們都希望我們不再承受他們童年所經歷的痛苦,過更好的生活。

只是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不完美的存在,他們同樣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人,

而剛好我們一直對他們抱著非常美好的期待然已。

需記得,我們的家庭成員都是從他們本來的原生家庭長大的。

那時的教育理念可能比較壓抑,需要大量的體罰和嚴格的指導;

又或者他們接受的觀念是,必須遵守規則、按部就班,追求穩定才能過最好的生活…

如是者,當他們真正成為我們的照顧者時,

有很多事情,包括如何去做一個爸爸、媽媽、爺爺、嫲嫲、公公、婆婆等等,

這些都需要他們自己模索或向別人尋求幫助。

他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童年經歷、當時的文化以及當前的資源和社會等因素來養育我們。

當時的他們未必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好好照顧他們自己的內在情緒和感受。

當時的他們未必有適當的知識照顧我們日常生活的需要,好好表達對我們的愛。

結果,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我們。

我們也忽略了他們不可能滿足我們所有需求的事實。

我們一開始需要依賴他們,是因為當時我們甚麼都不懂。

但我們來到了這個年紀,我們各自都有獨立的思考。

我們實際上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了。

我們確實需要認識到,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每一個人都會做出超乎我們預期的事情。

我們不能總是因為他們辜負了自己而質疑自己是怎樣的人、質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

我們不能總是按照他們的命令做事而忽略自己本身的渴望和標準。

就算我們將來沒能滿足對方的期望,也只是因為對方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幫助,

但我們可以透過自己可以提供、可以給予的方式去愛和理解對方。

自己的價值永遠只有我們自己才可以衡量的。

我們永遠都不會是對方口中的不孝子,不孝女。

願我們能夠堅定而不退縮的做自己喜歡的自己,好好實踐自己真正的價值。

過好自己的生活,某程度上已經是對他們的答謝。

客觀看待家人們給予自己的傷害,也許是我們放過自己的一種方式。

error: © WILCO 自肥企劃 WILCO Side Hustle. 保留一切權利。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