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關係裏,我們難免會與對方有意見或需求上的差異。
尤其是當兩個人之間的互動開始和以前不一樣,
大家都意識到彼此在某件事上出現分歧時,
我們很容易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緒,想要爭吵、算舊賬,
嚴重起來,甚至不理睬大家。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ommunication is hearing what isn’t being said.
The art of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is a lifelong quest of the wise.」
— Shannon L. Alder
其實,每當我們想要吵架或算舊帳時,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談論的是當前的問題,
只是我們無法說出真正的問題是甚麼,
所以我們只能不斷地用過去的事件、理由來訴說我們的需求。
比方說,一對情侶本來約好了某一天一起出去玩或慶祝某件事情。
但當天,「我」因工作或突發原因未能赴約。
對方跟「我」翻舊賬,說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都是這樣的,但是在一起之前不是這樣的…
從「我」的角度看,「我」會覺得這些突發事情我們是不能控制的,
這種事情改天就可以了,所以沒關係吧。
但如果我們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的話,
對方不但損失了一個如預期般愉快的時光,
對方還覺得我們相處的時間不多,希望「我」能夠花時間陪伴對方。
當然,對方過去痛苦的成長經歷也可能導致對方會翻舊帳。
對此,或許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慰,讓對方妥善處理自己的問題。
但至少我們會更明白對方背後的深層需求和損失究竟是甚麼。
面對彼此意見不同,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理解彼此的困難和真實需求。
化解雙方的衝突,秘訣在於我們能否容得下彼此的差異。
在關係中,雙方都會隨時間、環境變化改變,
就像剛買回來的那個盆栽一樣,每天都在成長。
想要和對方好好的維繫關係,我們必須時刻關注彼此當下的狀態,
仔細看看,大家一起經歷了一堆事件後,此時的願景、需求、目標是否有所不同。
尤其是當對方翻舊帳的時候,
我們更需要留意的是對方希望甚麼事情未來不要再發生,
看看這件事給對方帶來的傷害、破壞、匱乏和損失,
然後嘗試去給對方一些回應和彌補。
我們並不是要尋求輸贏,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對方,
而是大家能否在溝通的過程中放下面子,
互相傾訴大家在意的點以及自己的容忍底線,
傾聽彼此未表達出來的感受,聚焦當下,就事論事,
共同努力,重新磨合,與差異和平共存。
願我們視衝突為彼此一起成長的機會,
讓自己內在更穩定,讓彼此的關係更加穩固。
每一段關係都是互相成就彼此的。
就算我們真的聽歪了對方說的話和需求,
尊重且接納對方和自己之間的差異更重要。